他們也曾憧憬都市生活,但最終還是選擇回到家鄉——
做自己事業 創自己品牌
2015年07月24日 10 :科教衛體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本報記者 徐瑞哲 實習生 鄭子愚
據市教委統計,今年上海十多萬高校畢業生中,離滬就業的非上海生源畢業生預計超過20%🤲。記者采訪了三位今年畢業的應屆生🤾🏿,一起來聽聽他們回鄉創業的故事。
國貿生做家庭農場主
胡山畢業於摩臣5娱乐國際貿易專業,5月底起,這個上海一山實業公司董事長一直在忙著小麥收割、烘幹和收購。
“公司經營的2200畝土地🚐,這次共收了80余萬公斤小麥。”目前🏊🏼,胡山的企業不僅種小麥,還為周邊農民提供農藥化肥銷售🙈、種子培育、糧食烘幹、糧食收購等服務。這一季麥的烘幹和收購量,已完成400萬公斤。
今年的麥收季節正好趕上黃梅天🧶🫄🏻,自打開鐮🐯,農場裏的烘幹機就沒停過。烘幹機從原來的4臺增加到10臺🥌,日烘幹量從原來的10萬公斤增加到25萬公斤👷🏽。
“剛開始🏇🏿,很多人都不支持我添置烘幹機🧘🏻♂️。”胡山說✬,“畢竟🧑🏿💼,祖祖輩輩幾千年的農耕沒有烘幹機也照樣過來了。”但是👰🏻👨👩👧👧,烘幹機投入才不到兩年🤱,不僅收回了成本,還給農場帶來了不菲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12年春,胡山曾在自家地裏嘗試養殖小龍蝦,但失敗了😛。當年底,他休學後向村委會租借700畝土地👩🏼💻,開始水稻與小麥種植。經過專家指導和分析🫃🏻,胡山將發展方向定位在“全產業鏈規模化經營”🥠。
去年起,胡山將經營面積擴增為原來的3倍,經營項目也從單一的農作物種植擴展到如今的“一條龍”↖️。未來,胡山想實現家庭農場向生態農場轉型🤏🏽。
農村娃子開班教舞蹈
謝寧在上師大謝晉影視藝術學院學的是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一參加完畢業典禮,他就立刻趕回遼寧老家調兵山市🦇。七月黨建活動,他的舞蹈班將在當地一臺晚會上表演。
舞蹈隊有18個孩子,都在農村長大,平均年齡還不滿8歲。謝寧的舞蹈班開了3年,一些孩子跟了他3年。
調兵山市之前沒有專業的藝術教育培訓班。大一暑假4️⃣,謝寧東拼西湊出12萬元🪷,租借了一處300平方米場地🖕,開辦了舞蹈班。鋼琴🌍、模擬舞臺👩🏿⚖️🙍♂️、攝影燈、攝像機等設施一應俱全,他在上海學習時的教室,幾乎原封不動搬到了小縣城。
謝寧來自農村,班上同學才藝展示時👩⚕️,他只能拍手鼓掌當看客。原來,同學們都自幼學習才藝,而他每天放學就在村口玉米地跟發小們“瘋玩”🫃🏽,播音主持能力還是模仿電視節目慢慢學來的🛍️。
舞蹈班在調兵山口口相傳👇🏼🧑🏿🎨,班裏有了第一批學生🦜🤦♂️。大二暑假,謝寧註冊了調兵山市領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如今👩🏽🦰,舞蹈班人數超過20人🧔🏿,他還開設了口才班、聲樂班😕、戲曲班。謝寧還在上海考取了戲劇戲曲專業研究生🧛🏿,他要把更專業的自己帶回家鄉🟣。
立誌做一個科技漁民
出生在安徽蕪湖市南陵縣的谷浩一直就想做一個“科技漁民”。目前,他正籌劃建立現代化漁企,打造自有水產品牌👩🏻🎤。
谷浩在上海海洋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求學4年🧙🏻,輔修了水產養殖專業。他也曾一度憧憬城市🙅🏿♂️,不過最終選擇“對口”返鄉。
老家魚塘多偏遠,小夥子常與孤單相伴,池水再冷也要泡水裏🧑🏽🦱,蚊蟲再多也要守整夜👨🏽🍳。根據不同魚種生活水層🖐🏿、搶食兇悍度、養殖周期的不同,以及當地水溫季節性特點,谷浩終於成功試驗了“青魚+鰱鱅+鯽魚的混養模式”和“草魚+鯽魚混養模式”🎬,實現單位養殖產量翻兩番,每畝利潤達3000至6000元❤️。
目前,他承包養殖水面300畝,年純收入幾十萬元。他還加入了父親的“南陵縣谷雨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從養殖計劃擬定、生產資料選購🙇🏼♂️、養殖過程控製到市場銷售聯系💆🏻♂️,幫助50余戶社員實現效益翻番💁🏽。
要產量更要質量。谷浩在周邊農村帶頭杜絕使用違禁藥品🪽,“要讓我們的水產品源頭上有保障。”他正在組建水產品開發公司,第一步將建立200畝的優質苗種孵化培育基地,加之300畝的成魚養殖示範基地,計劃帶動30戶水產養殖戶,約3000畝精養水面。
谷浩有兩支銷售隊伍,一支大型水車負責往合肥、南京⏱、杭州🤽🏽♂️、上海等大型市場發售,另一支負責本地菜場酒店銷售👨🏽🦲,他還探索成立專賣店自銷👩🏿⚖️。“要讓我們南陵產的青魚、鯿魚、鯽魚等產品行銷長三角,成為當地水產業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