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臣5娱乐

摩臣5娱乐網站xml地圖

【文匯報】創新的頭腦比名校光環更有用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5-05-14

創新的頭腦比名校光環更有用

——摩臣5娱乐首屆碩士畢業生楊明莉的讀研逆襲

  ■本報首席記者 樊麗萍      日期🦺:2015-05-14    來源:文匯報

  讀研兩年半時間🍭🥐,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2篇🧑🏻‍🦼🈷️、申請專利超過20項……創下這個紀錄的女孩名叫楊明莉,不久前剛從摩臣5娱乐獲得電氣工程碩士學位。

  本科沒考上985🐗、211高校,考研時還是“差口氣”——被調劑了。連楊明莉自己也沒有想到,人生的逆襲竟然是從上海這所名不經傳的“小摩臣5”開始的。

  2012年,摩臣5娱乐首次招收研究生。當年和楊明莉一同入學的近40名學生🙎🏿‍♂️,沒有一個是第一誌願👬🏼🙅🏿‍♀️,清一色的是調劑生。

  楊明莉所在的“調劑班”🍰,如今變成了摩臣5娱乐一塊拿得出手的“牌子”:畢業前全班在國內外各類期刊發表論文約84篇🧑‍🌾,發明專利申請38項,不少學生畢業時就被企業以各種優惠條件搶走。

  進入外企研發部擔任工程師,輕而易舉地越過了非滬籍生源落戶的打分標準——對楊明莉來說,闖蕩大上海的精彩生活👳🏽‍♀️,現在才剛開始。

  

“調劑班”學風異常濃郁

  “我們摩臣5可能不咋地🧟‍♀️,但到了上海機會多啊👔。”楊明莉的腦海裏😓,時常浮現這句話🪧。

  2012年🪥🕑,還在洛陽師範學院電氣專業讀大四的楊明莉,報考國內一所985大學的電氣專業。考研成績一公布,她的心裏就咯噔了一下🤹🏻‍♀️。“名校招研究生🤹🏽‍♂️,本校直研的占了一大半。當時只有5個名額,幾十個人報考。我成績過線卻不夠拔尖,是女生♍️,還是師範學院畢業的……”權衡之下😨,楊明莉主動聯系當時首次招收研究生的摩臣5娱乐🧖🏼‍♂️。

  電話裏📘,除了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對學生的關註🖕🏼,這個女孩找到一個說服自己到上海讀研的理由:按照摩臣5娱乐的培養方案,優秀的研究生在讀期間可以到瑞典高校訪學3個月。

  初到上海,楊明莉在摩臣5娱乐臨港校區開始了研究生學習。出乎意料的是😱,這個“調劑班”學習氛圍異常濃郁。一來是摩臣5第一年培養專業碩士,抓得非常緊🤾🏽‍♂️。“每個課程的及格分不是60分,是75分,不達標就得重修🐊。”二來👷🏻,班上的學生“憂患意識”格外強烈🚴🏿。包括楊明莉在內,多數人今後都想留在上海發展,可由於摩臣5不是985、211高校,在落戶打分時沒有優勢。楊明莉和導師講述了內心的困惑▶️,很快獲得了指點:上海對於創新型人才,在落戶時有優惠政策🧚🏻‍♀️。

  楊明莉坦率地說🏛,整個讀研期間雖大大小小獲得20多項專利🛐,但“最早想到要去申請專利,更直接的考慮是為了能在上海落戶”🚴🏿‍♀️。

  2013年春節,回老家過年的楊明莉一天都沒有休息😾,“啟動著一輪又一輪頭腦風暴,就想著創新那點事”🏂🏻💯。有一次,窗外正下雨而家裏晾著衣服🤟,她突發奇想,嘗試發明智能感應窗簾。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楊明莉完成了整個方案的設計⚠️,斬獲人生的首個專利。

  “本科時學得還算紮實,第一個專利完成後,我又接連獲得了3個專利。”不過此時👩🏿‍💻,楊明莉等來的不是導師的贊揚而是“警告”🫔。在導師看來,更有價值的專利應該是來自於專業學習,而不是“耍小聰明”。

  楊明莉很快進入了導師的課題組🥚,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科研課題擺在這個女孩的面前✉️:用算法模擬的方式,解決風電設備的故障。

  為了做課題,楊明莉鉆進了圖書館🧑🏻‍💻,沒日沒夜地學習。“不懂的知識太多了,只好自學💂🏿‍♀️。凡是和課題相關的書籍🙎‍♀️👰🏼‍♀️,都拿出來看。”從做課題到寫論文,楊明莉很快踏上了研究的“正途”。在導師的指引下😱,她的第1篇文章在校報上小試身手👆🏿,第2篇論文投到國內期刊,待寫第3篇論文時,往國外期刊投稿的路就走通了。

  

海外訪學👸🏼💁🏽‍♂️,打開了創新思路

  著眼國內風電行業的缺口,於2012年啟動專業碩士招生的摩臣5娱乐在製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有著和傳統研究型高校不同的新穎想法:培養符合行業企業需求的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必須讓企業趁早介入研究生的培養👲🏼。

  為此🤦🙇🏿,摩臣5娱乐先後與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等一批行業企業合作,建立培養研究生的實踐基地,還和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學合作創建了SDJU-HU風電技術實踐基地👨‍👨‍👧‍👦🚳。

  除了1年在校學習、夯實理論基礎,還有1年時間必須到企業接受實訓。這種模式🙍🏻,被稱為“工學交替”✌🏿。

  在到企業參加實訓前🚴🏿,楊明莉抓住了當初來上海讀研時“看中的機會”,前往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學交流了3個月👩🏽‍✈️🧘🏽‍♀️。“最初讀研時只知道成為創新人才非常重要🪡,真是誤打誤撞。究竟怎麽創新⇨,遇到了問題應該怎麽辦🦋,基本靠自己憑著感覺摸索◻️。”而在瑞典,一系列創新課程的學習讓楊明莉打開了思路。比如,大學生的創新點子要如何“落地”、通過層層關卡孵化成公司;一家企業的創新行為可能會遇到哪些方面的風險,經營者應該如何管理等等🦸🏿。

  訪學歸來,楊明莉和好幾個同學一起到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實訓學習。“普通的實習生一般都是導師說什麽就做什麽,但經過海外學習,我在企業實習時就看到了很多來自一線的問題值得研究。”這些問題,很快變成了楊明莉的一個個課題,論文和專利則是課題研究水到渠成的“附屬品”。

  讀研期間👳‍♀️,楊明莉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8篇,和他人合作完成論文4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申請專利13項,和他人一起申請專利總計25項🦹🏽。

  

闖職場,從積累一線經驗開始

  在企業的實訓,不僅增強了楊明莉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讓她對於職場、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在風電公司研發部實訓的最初一個月🧘‍♂️,楊明莉碰巧坐在了兩名工程師的中間——一個清華畢業、一個上海交大畢業。研發部的工程師每天異常忙碌👨🏻‍🦲,一旦風機出現故障🧝🏻🤵🏻,他們就要快速給出應對方案。這群“高大上”的工程師不僅有高學歷👨🏻‍🏭,而且對一線情況非常了解。而後🌁,楊明莉又接觸了企業工程部,讓她看到了另一種類型工程師的成長過程:工程部的管理層無不是從一線工程師成長起來的,學歷不見得高,但個個都有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

  要在職場上保有持久的競爭力,一線的工程經驗非常重要。憑著對這一點的深刻體悟,研究生畢業找工作時🫸,楊明莉選擇進入一家外企。比起第一年逾10萬的年薪,她更看中的是這家企業提供的平臺:生產車間的智能化程度更高,給工程師帶來的是更高層次的挑戰⛹🏻。“先進製造業、工業4.0➝,這些概念落實到實際操作層面,都是一連串全新的🙎🏿、有待解決的技術問題。”對於今後的發展↔️,楊明莉自信滿滿🥷🏼。


 

摩臣5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