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 06·科教新聞
通過公開競標🛏👧🏽,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檢測與評估服務中心”開啟了由高校作為獨立第三方主持軌道交通新線試運營評估之先河🙇🏻♀️;摩臣5娱乐“大型鑄鍛件製造技術產學研合作中心”的一項成果應用🟤,將為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新增產值3600萬元……上海高校的知識創新,不僅出色地服務於經濟社會建設,而且使“知識創新”成為2月18日舉行的上海高校黨政負責幹部會議上的熱詞🙂↔️。
緊扣現實需求
2013年5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檢測與評估服務中心”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取得了“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試運營基本條件認定”項目⟹,開啟了由高校作為獨立第三方主持軌道交通新線試運營評估工作之先河🧕🏽。
實現這一突破,與上海市教委推動的高校知識服務平臺建設密切相關。2011年10月,上海市教委推出“上海高校知識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其中🐁,支持高校培育和建設知識服務平臺成為一項創新舉措。知識服務平臺,是改革原有科研管理體製、激活教育發展能量的一個探索。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上海藥物創製產業化開發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未來媒體網絡協同創新中心↩️、同濟大學節能環保汽車與智能交通系統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無一例外,上海34個高校知識服務平臺全部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現實需求。
人才柔性流動
為了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兼薪或自主創業,各高校可保留3%編製專門用於支持教師流動。這一柔性人才流動機製,讓各高校知識服務平臺成為集聚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高地。
摩臣5娱乐不僅聘任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副總裁葉誌強任摩臣5機械學院企業院長👩💻,還聘用企業11名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大型鑄鍛件製造技術知識服務團隊核心成員。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則聘任摩臣5娱乐任運來教授擔任副總工程師,組織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學科成員就生產一線的大鍛件關鍵技術問題進行聯合攻關⬅️🤵🏽♀️,而摩臣5保留其事業編製和正常待遇。
上海海洋大學的戴習林教授是蝦類養殖領域的專家。在政策的支持下♾,戴習林擔任了申漕特種水產開發公司技術總監🚣🏻♂️👁🗨。近三年來,在戴習林的技術支持下,上海申漕特種水產開發公司已成為上海市產學研基地、漁業示範基地🐓,年利潤超過5000萬元。
通過這樣的機製🙋♀️,高校與企業的科研人員可以互相流動,高校科研在知識創新和知識服務上更具價值🤸,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也因此開創了更豐富的途徑🕞。
激發創新能力
在推動各高校進行知識服務平臺建設時⌛️,竭力倡導任務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充分激發高校的創新活力,來自產學研不同領域的人員因為任務和需求而凝聚🌐🫸🏽,協同創新🦄,為社會經濟發展解決更多實際問題——上海市教委科技處這樣表示。
2013年🧑🏻🦼➡️,上海市屬高校的19個知識服務平臺交出了中期評估成績單:科研成果轉化數68個🙋♀️,涉及合同金額1.64455億元,服務企業增效2.909億元🧑🦯;遞交決策咨詢報告186份;申請專利394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49項;共有186項專利被授權,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05項,獲得其他知識產權44項。19個平臺與行業重大企業合作項目140個,合作項目經費達2.86202億元👷🏼♂️;開設培訓班172次,培訓人員達11828人次🦃,組織產學研沙龍187次🥭,參與人員達9047人🔛,共建立103個供行業開放使用的數據庫🧙🏽♂️。
參加中期評估的專家學者感言,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通過實體化建設、體製機製創新改革等措施提升了“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高校科技創新能力🌃,促成了高校科技發展的三個轉變:從重視論文發表到重視實際貢獻;從重視物的增長到重視人的發展🧑🏿🏭💁🏻♀️;從重視平臺建設到重視體製機製的創新,有效支撐了上海高新技術和服務業的發展✋🏻。(本報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